close

還沒看完,但還書期限到了,先寫書摘作個記錄。

這本書非常好。自從之前誤打誤撞在學校書局特賣中買了《家庭與伴侶評估》之後,就對米紐慶領銜的「結構派家族治療」很是著迷,這一派的療法結合了家族治療,以及心理動力取向的治療,或者說以動力取向進行的家族治療更為貼切吧,恰恰與我對家庭動力的興趣不謀而合,等到我的論文告一段落,真正要踏入臨床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研究這一個派典。

回到這本書,它從更基礎的地方開始介紹這一個派典,從宗旨到實際的步驟、案例,都有很深入的介紹,份量紮實、很多地方都值得再三思考,無怪我續借了一次還是連一半都讀不完,真可惜。

 

第三章  家庭模式

p.80

...治療者的功能猶如一位界限建立者,澄清模糊不清的界限並打開不適當的僵化界限;他評估家庭次系統及界限的功能,提供一份有關家庭的簡潔診斷藍圖,並據此擬定治療策略。

(夫妻次系統)  ...他們必須發展出互補的模式,使得任何一方願意「同意」對方的意見,而不覺得是一種「屈從」。夫妻雙方需要放棄自己的某些個性以得到相互的歸屬感;若夫妻堅持自己的獨立權利,則可能難以建立一種相互依賴的對稱關係。

...配偶之間可能堅持要改變或拯救對方,但整個過程中卻只是在證明對方的不適任及能力不足。不能接受對方的現貌,卻加諸一些新的標準期待對方達成。他們可能建立依賴─保護者的互動模式,依賴的一方藉由此模式維持其依賴的地位,以保障另一方做為保護者的感受。

p.82

(親子次系統)  ...家中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家庭形成一種新的型態。此時夫妻次系統必須分化以執行教養孩子的任務,但同時又不能失夫妻次系統所標榜的相互支持特性。孩子與父母之間要建立一道界限,既能允許孩子接近父母,又不至於侵犯配偶的功能。有些夫妻能夠成功接受二人世界但卻無法適應三人世界的互動。某些家庭中,孩子被拉進配偶次系統的問題...。

...為了能客觀且公正地評斷親職能力,我們必須先了解養育職責的複雜性。父母在保護及引導子女的同時,又必須能對子女控制及限制。孩子在成長及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中,必須承受被拒絕及被攻擊的經驗。社會化過程的本具有衝突性;因此治療師在處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失功能過程時,應同時給予當事者足夠的支持。

p.84

...但是他們(孩子、父母、治療師)常把民主社會誤認為一種無領導者型態,或者將一個「民主型」家庭視為全家人一律平等。要發揮有效的家庭功能,父母和子女雙方都必須接受,親子次系統中的兩代分別擁有不同程度的權威力。對孩子而言,這個現象是一個訓練社會適應的場所,他必須學習處在不平等權利情境之下,如何達到妥協。

治療師對親子次系統的支持可能與建立孩子自主性的治療目標相衝突。其實治療師應該謹記:唯有能力不好的親子次系統才須發展限制性的控制方法;唯有控制無效時才會出現過度的控制。協助父母了解他們有訂立家庭規則的責任與義務之後,才能使孩子獲得成長與建立自主性的權利與義務。

(手足次系統)  ...孩子通常都沿用自己與手足的相處之道去接觸家庭以外的同輩團體。

...在缺乏手足次系統的...獨生子女常很早就順應了成人世界,顯得早熟;但同時他們在與同輩相處之間,不管是自主能力或分享、合作及競爭能力都容易出現困難。

 

第五章  結構取向的治療意義

p.131

...家族治療師視自己為治療系統中一個能引起別人反應及反應別人的成員。為了能加入家庭,他會強調自己與被治療家庭同調的個性與經驗;不過他也保留一些空間以確保他在實驗性探索工作的自發能力。

「自我的運用」在心理動力取向與結構取向治療師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心理動力治療的前提認為個人的改變是透過認知情感與內射化的過去再度交流而發生的。這種「再交流」是經由被治療者與治療師建立象徵性關係而後發生的。因此,這些個別心理治療師被要求抑制自己的個人反應;他必須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衝動並小心觀察自己的內在心理歷程。他必須能夠區辨出自己的反應是否客觀、或是因病患目前行為所引起的反情感轉移(註:心理學上用詞應該是反移情)而呈現出自己經驗的反應。他發展出被動觀察的能力,並學習如何小心評估自己的自發性反應。他的角色主要在迫使病患環視自己、以及他與過去重要關係人的關係。他的工作重點在於探索過去的衝突以及解釋這些衝突對現在的影響。

p.136

...家族治療師經常碰到的家庭模式,譬如擴大家庭、有親職化小孩的家庭、面臨轉換階段的家庭等,都可運用結構分析方法來說明。沒有一個家庭模式絕對正常或不正常,功能良好或失功能。每一個家庭的分化都是獨特的,與其組成份子、發展階段、次文化等因素有關,而任何一種模式都值得處理。不過每一種模式都有其必然的缺點,當家庭的應付能力窮盡時,就會由這些缺點宣洩出問題。

p.138-9、140

...將重新結構的介入目標訂在「協助媽媽和外婆共同加入雙親次系統,並能互相依賴且彼此支持」...有許多策略可達到這個目標。可請外婆到單面鏡後面看她女兒如何管教孩子。單面鏡可以建立起一道界限,允許有參與感但沒有實質的介入。治療師也可以讓外婆繼續留在會談室,但用他自己來阻擋外婆接替媽媽的責任。他也可以安排一次會談,只有外婆、母親和治療師三人參加,以建立執行者的聯盟。或者他也可以將自己定位在大人與孩子們之間,同時示範一個執行親職行為的典範,提供給雙親和孩子兩個次系統學習。

...治療師可以在治療中的不同時段選用不同的策略;不過他一開始所選用的方法一定會影響到家庭成員對他的反應,同時這個方法也會促使某些介入方法的通路打開,但又使得某些介入方法變得不可行。

 

第六章  接受治療的家庭

p.160

...家族治療中,結構的轉化被定義為成員彼此之間位置的改變,並因此修正了他們的互補需求。

p.168

(治療中的變化) ...這不是一種面質技術,更正確地說,治療師支持家庭成員,但提示他們可能有一些事情超越他們過去所能覺察到的。事實上他正表達著「是的,但是...」或「是的,而且...」這樣的建議。

p.171

...病患的改變有三個理由。第一,他們的現實感受到挑戰。第二,治療師所提供的變更方法對他們有很大意義。第三,一旦他們試驗了這個不同的互動模式,新關係的產生就會帶來自我增強的力量。

 

arrow
arrow

    小飛機餅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