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臨床心理師 planecookie

我的孩子課業跟不上、老師說他好動、在學校總是惹事、咬指甲咬到流血……

孩子出現狀況,家長總是很著急,好多問題想問「專家」,
但台灣的心理服務轉介制度不夠透明,家長和孩子常常難以獲得立即的幫助。
到底在台灣,該怎麼找到臨床心理師呢?

一般而言,尋求臨床心理師的服務可以分為「自費」及「健保」兩種途徑,
其中健保途徑者,依心理師法及健保給付規定,大多項目需要有精神科專科醫師的「醫囑」,
因此需要先看精神科或身心科門診,由醫師進行「轉介」後才會見到臨床心理師,
可以想成醫師在門診先做把關,確認有心理服務的需求後才轉介給心理師

這邊是planecookie整理目前在台灣尋求心理服務的流程圖:

心理衡鑑及治療流程  

 

Planecookie將兩者的優缺點整理如下:

心理服務之健保與自費途徑比較表        

總結來說:

◎ 單一問題詢問、希望儘快獲得協助或服務、經濟無虞→走自費途徑 
◎ 時間不急迫、問題需要較長時間介入、經濟負擔較大→走健保途徑

 

以上簡單說明,若有其他尋求心理服務的疑問,歡迎提出討論。
若有缺漏,也歡迎同行先進不吝提醒指教唷!

 

延伸閱讀:關於臨床心理師的十個快問快答

----------

§ 未來預計播映之Q&A續集 §

◎ 「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是什麼意思?
◎ 心理師有兩種!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的差異
◎ 台灣有心理醫師嗎?
◎ 只有心理師可以執行心理治療嗎?
◎ 精神科、身心科、治療所、診所的差異是什麼?

作者:臨床心理師 planecookie

arrow
arrow

    小飛機餅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