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臨床心理師 planecookie

今天走進診間的是個清秀但憂慮的孩子,最近的擔憂是腳傷反覆發作,擔心以後常會因為行動不便無法跟同學玩。
媽媽忙不迭在一旁安撫:「跟你說了沒關係,那個沒什麼,治療好就好了!你要樂觀阿!」媽媽一面向我說明孩子就是特別在乎跟同學的相處,但回過頭也承認,腳傷恐怕會經常發作。
 
媽媽轉過頭正想繼續勸孩子,我打斷了媽媽。
 
我問了孩子,也問了媽媽,兩人都同意彼此看重的東西經常不一樣。
 
「但是孩子想法經常不全面阿!才會這樣想!」媽媽仍不放棄說服孩子接受「腳傷沒關係」的想法,而我瞄到孩子偷偷做了個不以為然的鬼臉。
於是我請媽媽想想她在乎的事情,例如兩個孩子,想想若自己生病了、擔心無法照顧他們,旁人卻說「沒關係啦!他們不會怎樣的,你就想開一點阿!樂觀養病」,自己聽了真的就能豁然開朗嗎?
 
媽媽定住了,沒有說話。
 
我再用了一兩個例子說明,然後告訴媽媽:「每個人看重的東西都不一樣,對一個人來說,預期失去自己所在乎的事物是可以很憂心的,即使這個東西旁人不見得同樣珍視,但就這個人而言,他的擔憂就是貨真價實的。」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傷心/擔心/難過/生氣,我幫你一起想辦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重視的東西,告訴他你明白他的感覺。
 
「如果只是說『腳傷沒關係啦!樂觀一點啊!』,對方只會覺得自己的難過沒有被看見、沒有被理解的。」
 
孩子在旁邊偷偷點頭。
 
我肯定了媽媽的細心,觀察到孩子特別在乎跟朋友的相處,也鼓勵媽媽再試試看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當他的盟友、陪他對抗困擾。
 
「當爸爸媽媽很辛苦齁!」媽媽笑了。
 
--
 
一個人在乎的事情就是重要的事,對於重要的事,他的感受就是貨真價實的。
 
對一個傷心/擔心/難過/生氣的人說「唉唷!那個(腳傷、分手、生病、失去心愛物品…)沒關係啦!看開一點就好、樂觀一點就好!」,對方只會覺得自己的感受沒有被看見、沒有被理解。
 
我們可以做的是:停下來,想一想對方的感受,然後告訴他:『我知道你很傷心/擔心/難過/生氣,我幫你一起想辦法/我陪你。』
 

作者:臨床心理師 planecookie

 
arrow
arrow

    小飛機餅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