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摘自博客來)

這是本2011年就出版的書,原著則是2007在美國出版,因此並不是太新的書,但是其中的價值仍然讓我悸動不已,還沒讀完時就覺得一定要加以分享!

最初是在花媽經營的粉絲專頁上看到這本書的推薦,花媽是個亞斯柏格症大孩子的媽(DSM-5後已沒有「亞斯柏格症」,統稱為自閉類群疾患),自稱自己則是ADHD患者,在陪伴孩子的一二十年中,累積了大量的經驗和學習心得,其專業程度甚至超過許多臨床工作者,她所經營的「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粉絲團是我非常非常喜愛及推薦的。

回到這本書,我很想先說:書名毀了這本書!

說實話,看到這種書名,我通常會先排斥而絲毫不會想翻閱,花媽的推薦文,以及網路上隨意搜尋到的本書心得,專業工作者的第一句話通常也是如此。

明明這本書的原始書名ADHD & ME: WHAT I LEARNED FROM LIGHTING FIRES AT THE DINNER TABLE,直譯就是「ADHD與我:我從餐桌上的燭火所學到的事情」,跟柏克萊一點關係都沒有阿

 

總之,本書作者布萊克.泰勒(Blake e. s. Tayler)在五歲時被診斷出ADHD並開始服藥,經過一路的跌跌撞撞,最後進入了加州柏克萊大學就讀。本書講的就是他成長歷程中經過的挫折和與ADHD交手的經驗。

 

這本書珍貴的地方在於,布萊克用了許多的事例,具體地呈現了ADHD症狀在日常生活中的樣貌,於是我們在DSM系統裡看到的【經常容易受外在刺激而分心】化為作者十年級的考試中不斷拉扯他的窗外操場吵鬧聲,及他拚命試圖集中注意的努力(以及失敗後的挫折);【經常在組織工作與活動上有困難】則現身為代數期末考時,因為空間不足而擠在一起的算式與答案,和慘不忍睹的分數;甚至經常與ADHD共病的抽搐(tic)、觸覺或其他知覺敏感等問題,也一一躍然紙上。而特別令我心疼的,則是因為這些症狀而來的「自我孤立(以及背後的乏自信)」、「遭受霸凌」、「遭受誤解/蒙受冤屈/遭受歧視」等心理與社會互動上的挑戰,這些不是DSM診斷準則上會提及的,卻是ADHD兒童切身面對的。看著裡面一個個事件,好像看到這幾年來一個一個小小個案的身影,真是揪心不已。

 

然而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在每一個事件之後,布萊克會在「症狀和影響」的段落加以分析,讓讀者即使對於所謂診斷準則毫無所悉,也很容易理解這些混亂背後的原因,以及這個原因造成影響的範圍,還有作者嘗試過的許多因應方法。最後,在「解決方案」段落,作者則條列式地整理出他嘗試過、覺得有效的策略。——在臨床上,針對ADHD,我們治療時最重要的不是「消除症狀」,而是跟孩子和家長一起發展出針對症狀的「因應策略」,降低症狀所帶來的衝擊。也因此當看到書中每一章節的這個段落,都令我感到如獲至寶!尤其對於患者本身以及家長,這個部分是如此具體可行,而且貼近他們實際生活的需求!

 

這本書裡也提及了「用藥」這個大議題。作者依照自己的經驗,強烈建議患者按時服藥。然而服藥議題至今仍在臨床工作者間有很大爭執,疑慮主要包含副作用、藥商之利益輸送、甚至根本的「ADHD是否存在?」(註2)等問題。我自己對此並無確切立場,因為覺得資訊收集仍然不足,既看過服藥後學習及自信狀況大幅改善的孩子,也看過明確表達「吃了藥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更難專注」的孩子,更看過不只一名慣於濫開藥物的醫師。因此目前我通常採取的建議是學前盡量不用藥、學齡後經完整心理衡鑑確認ADHD症狀,且干擾學習和生活表現後才考慮用藥,此外絕對強調行為調整的重要性(如:提供充足體能活動)

 

扯遠了,跳回來。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我非常非常推薦,條裡分明(對有ADHD的作者而言多不容易!)又動人心弦的書,家有ADHD孩子、想了解ADHD表現、本身就是ADHD患者、會接觸到ADHD的臨床工作者,都十分值得一讀!

=====

註1) 關於ADHD的診斷準則可參考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連結:點這裡。雖然DSM-5手冊台灣已出版繁體中文版,但網路上竟找不到可靠參考資料可以附上,唯此版與DSM-IV-TR差異不大,網上資源仍可參考。

註2) 關於用藥,甚至ADHD是否存在的討論,網路上參考資源甚多,酌放兩個:
a.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http://www.letchildrenbe.org/archives/516
b. 「ADHD」網站:http://www.adhd.club.tw/qa/qa_1.asp

=====

書籍資訊:

作者:布萊克.泰勒(Blake e. s. Tayler)
譯者:李美華
出版社:智富
出版日:2011/6/28
ISBN:97898661511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飛機餅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